膜片钳技术的发展历程

2022-08-06

1963年,霍奇金和赫胥黎发现了电压钳技术,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。


1976年,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首次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位的同时,记录到Ach激活的单通道离子电流,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。


1980年,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F. J. Sigworth等在记录电极内施加5-50 cm H2O的负压吸引,得到10-100GΩ的高阻封接(Giga-seal),大大降低了记录时的噪声,实现了单根电极既钳制膜片电位又记录单通道电流的突破。


1981年,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Owen Hamill和Erwin Neher等对膜片钳技术进行了改进,引进了膜片游离技术和全细胞记录技术,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善,具有1 pA的电流灵敏度、1 μm的空间分辨率和10 μs的时间分辨率。

膜片钳

1983年10月,《Single-Channel Recording》一书问世,奠定了膜片钳技术的里程碑。


1985年,德国萨尔大学生理研究所M. Kameyama等人发明了可直接观察电流曲线的改变,用于观察各种因素对电流的影响,以确定某种未知因素对膜通道电流影响的膜片钳技术模式,进一步扩展技术应用领域。


1987年,中国华中科技大学李之望教授,敏锐地觉察到了膜片钳技术的广阔前景,提出自行研制相关仪器。


1989年,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康华光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,研制出了中国首台膜片钳放大器;又过了1年,中国的学者们用这台仪器,第一次记录到了神经细胞的单通道电流,为中国生理学科的崛起和人才的建设,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
1991年,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也因其杰出的工作和突出贡献,荣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。


2004年,英国辉瑞全球研发部Claire Wood等人将自动化技术与膜片钳技术结合,开发了全自动膜片钳技术。解决了传统膜片钳技术每次只能记录一个细胞(或一对细胞)、耗时耗力、在药物开发初期和中期进行大量化合物的筛选、需要记录大量细胞的基础实验结果等问题,使得膜片钳技术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位置